載入中…

第四屆遠哲文創科學探究競賽-科學故事探究創作工作坊

參加對象: 全國對科學探究感興趣的高中職與國中生
第四屆遠哲文創科學探究競賽-科學故事探究創作工作坊

檔案下載

檔案名稱 下載
2023遠哲文創科學探究競賽活動辦法.pdf
第一屆遠哲文創科學探究競賽得獎作品輯.pdf
第二屆遠哲文創科學探究競賽得獎作品輯.pdf
第三屆遠哲文創科學探究競賽得獎作品輯.pdf
0430北區文創工作坊行前通知、家長同意書.pdf
第四屆遠哲科學探究文創競賽南區工作坊_學員行前通知信&家長同意書2023.5.17版.pdf
中區工作坊行前通知、家長同意書.2023.0603docx.pdf
工作坊電子證書申請.pdf
0618東區工作坊行前通知、家長同意書.pdf

單位

指導單位:教育部
主辦單位: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
協辦單位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-系學會、高雄醫學大學基礎科學教育中心、
高雄醫學大學永續STEAM教育研究中心、國立彰化師範大學、花蓮縣立花崗國民中學


壹、緣起


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為提升國民科學素養,長期推動實際動手做的科學探究活動,在2020年起特別辦理「遠哲文創科學探究競賽」。
鼓勵對科學探究有興趣的學生,發揮好奇心、想像力、理性思維與創意,將自身科學探究歷程,運用文字、影像、漫畫等方式進行創作,以激發全國高中職與國中學生對自然科學之興趣。

貳、目的

一、真實探究
學生紀錄科學探究活動動手實作的過程中,個人或小組互動下的思考、情緒、行為等的學習歷程,以培養學生進行真實的科學探究能力。

二、反思學習
學生將科學探究歷程創作成科學探究故事,進行反思學習。經由科學探究故事,讓團隊學生及其他觀看的學生學習。


參、競賽辦法

一、參加對象
凡對科學探究有興趣的高中職與國中生,皆可以個人或團隊名義報名,惟其中一位以上之隊員須參加「科學探究故事創作工作坊」才能報名參加競賽,若曾參過前三屆工作坊的學員即可直接報名競賽

二、報名辦法
(一)每人限參加一隊,每隊成員至多5人。
(二)本競賽分學探究故事寫作、科學探究故事短片、科學探究故事漫畫三類別,每隊不限類別投稿參賽
(可同時投稿不同類別)
   
例:科學短片組同學若腳本編排完整,也可將作品同時投稿科學寫作組。

(三)工作坊名額有限,依照報名順序錄取,於 各區工作坊辦理前10日,以 E-MAIL寄發工作坊行前通知。也可自行至活動報名頁面查詢是否錄取。
(四)已參與過前三屆競賽者仍可報名參加
  

三、科學探究故事創作工作坊

(一)工作坊時間地點



(二)工作坊時間表
分成合班與分組課程,合班課程內容為科學探究歷程中的亮點舉例,分組課程為科學寫作、科學漫畫、科學短片等三類,課程如下表: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**********各區工作坊具體時間安排,以行前通知為準**********

 
(三)工作坊報名
  1. 採網路報名,需同時參加工作坊與競賽,名額依報名先後順序而定,額滿為止。
  2. 可個別或組隊(1-5人)報名參加工作坊。
  3. 每人/隊僅擇一類課程報名。
  4. 報名參加工作坊的人/隊,收到通知始完成報名程序。亦可自行至活動報名頁面右側欄位”錄取查詢”輸入校名或隊名與聯絡人姓名,查詢是否報名成功。

  5. 參加寫作組工作坊的同學請攜帶筆電(每位同學一台,電量需足夠使用一個下午)
     
(四)完成工作坊課程的隊員將獲得參與「第四屆遠哲文創科學探究競賽」之資格。
 

肆、工作坊講員陣容

【科學探究組】
 
1.吳茂昆院士
現職: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員
經歷:中央研究院院士、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

2.陳永芳教授
現職:台大物理系講座教授
經歷:科技部高瞻計畫指導委員

3.林煥祥教授
現職:中山大學博雅教育中心講座教授
經歷:高雄師大化學系教授

4.周成功教授
現職: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
經歷: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、科學月刊社社長、總編輯

5.陳竹亭教授
現職: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
經歷:台大科學教育中心創始主任、科技部高瞻計畫指導委員

6.林福來教授
現職:台灣師大數學系名譽教授
經歷:國科會科教處處長




【科學寫作組】
 
1.陳文盛教授
現職: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、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
經歷:1998出版自傅《線索:一位本士科學家的心路歷程》
      2017年出版《孟德爾之夢:基因的百年歷史》
 
2.李宗祐老師
現職:自由撰稿人
經歷:中國時報科技記者,第一屆(2002年)卓越新聞獎「報紙與通訊社類」即時新聞採訪獎
 
3.許經夌教授
現職:中原大學物理系教授
經歷:因「超級英雄的物理學」開放課程及相關科普活動榮獲中華民國物理物理教育學會「物理教育教學獎」
 
4.黃俊儒教授
現職: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
經歷:泛科學網站「科學新聞解剖室」專欄
 
5.
賴以威教授
現職:台師大電機系副教授
經歷:科普作者,著作小說改編成HBO影集


【科學漫畫組】
 
1.劉宗銘老師
現職:繪本、漫畫、藝術工作者
經歷:《鐳的發現》於1970年獲教育部社教司漫畫比賽首獎。
 曾任台灣藝術大學多媒系兼任助理教授;國科會「台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」 
 漫畫教學
 
2.徐碧娟(木笛)老師
現職:漫畫家/插畫家/教學
漫畫新作:文化部/我的酸菜可不可以加點糖&龍潭方物志
經歷:全國科普漫畫大賽顧問
 
3.張放之老師
現職:職業漫畫家
經歷:台北市漫畫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監事、博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
 
4.葉明軒老師
現職:職業漫畫家
經歷:漫畫專長,連續獲文化部2017、2018、2019金漫獎首獎
           少年漫畫《大仙術士李白 》單行本1~7集連載中
 
5.崔麗君老師
現職:職業漫畫家
經歷:插畫、繪本專長,2019年獲文化部金漫獎首獎




【科學短片組】
 

1.關尚仁教授
經歷: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
 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副教授
 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
 
2.李建成教授
現職: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
經歷:金穗獎得獎導演
 
3.楊歸穎老師
現職:定禾數位有限公司總監
經歷:金鐘獎科普影片【100個種子的秘密】製作人
 
4.袁 瑗老師 
現職:東臺傳播執行長兼製作人
經歷:投入科學傳播14年,其影片作品曾六項入圍三度獲電視金鐘獎及國際獎等殊榮  
 
5.陳秀鳳教授
現職: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
經歷:電視新聞工作三十年

伍、活動期程

(一)網路報名:科學探究故事創作工作坊與遠哲文創科學探究競賽報名期限為
4 月 20日 23:59 前(北區)
5 月14日 23:59 前(南區)5 月 21日 23:59 前(中區)6 月 4日 23:59 前(東區)

(二)科學探究故事創作工作坊於2023 年 4 月 30 日至 6 月18 日間擇期辦理。
(三)6月底開放學員進行題目申報,申報後的組別可向各組講員提問,由基金會彙整學員提問後提供給各組講員,向講員詢問的截止時間為繳交前一周。
(四)競賽作品繳交為2023 年 7 月 24 日(一)至 8 月 13日(日)
(五)2023 年  9月 28 日前通知入圍決選隊伍
(六)頒獎典禮為 2023 年 10 月 擇期舉行



 

陸、作品規格與評審方式

enlightened作品規格詳見活動辦法

*參賽的各「科學探究故事」,由遠哲基金會聘請科學探究、寫作、影片製作、漫畫等專家,
就科學探究故事寫作、科學探究故事短片、科學探究故事漫畫等三類別,組成評審小組分別評審。


enlightened評審方式:
(一)評審方式:書面及會議審
(二)評審重點
1. 科學探究(40%):好奇心與科學探究、想像力與創意、科學論述、動手經驗。
2. 表現技巧(60%)

  1. 寫作:修辭、文意流暢、架構完整、圖文搭配適當。
  2. 短片:敘事能力、拍攝與表現技巧、重點明確清晰。
  3. 漫畫:繪畫技巧、主題表現、表達能力、創意。

柒、獎勵

(一)分科學探究故事寫作、科學探究故事短片、科學探究故事漫畫三類,每類分別給下列獎項,若經評審未達標準,可從缺。
  • 第一名一隊:圖書禮券10,000元,每位隊員頒發獎狀乙紙。
  • 第二名二隊:圖書禮券每隊5,000元,每位隊員頒發獎狀乙紙。
  • 第三名五隊:圖書禮券每隊2,000元,每位隊員頒發獎狀乙紙。
  • 佳作若干隊:每位隊員頒發獎狀乙紙。
  • 特別獎若干隊:每位隊員頒發獎狀乙紙。
  • 各獎項實際獲獎名額由評審小組依參賽作品作最後決議。視報名情況可重新分配獎項。
(二)經審核通過參加本競賽的團隊,每位隊員都給予參加本競賽的證明。
(三)獲獎的「科學探究故事」將公告於「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」官網。
(四)決審與頒獎典禮

  1. 2023 年9 月 28日前通知入圍者。
  2. 2023 年 10月舉行頒獎典禮。。
  3. 非北北基縣市入圍決選之隊伍,補助往來交通費(高鐵/台鐵/客運)。

捌、參賽作品繳交

  1. 繳交期限:參賽作品繳交時間為 7月 24日至 8 13 
  2. 參加科學探究故事短片的競賽團隊,請將參賽作品上傳至 YouTube(須設定為「非公開」),於期限內將連結網址填入本基金會官網報名欄位中。
  3. 競賽作品上傳後若有問題,主辦單位會以 E-mail 通知補件,審核無誤者不會另行通知。
  1. 參賽同意書、作品說明書、著作授權書、智慧財產權聲明書、指導教師同意書請連同作品上傳繳交。

拾、著作權相關規定

一、投稿作品全部內容必須是首次參賽,不受理全部或部分內容已參加其他競賽得獎之作品,並須未曾出版,且未在任何報刊雜誌、虛擬媒體(包括網站、部落格或各種電子出版型式)等公開發表,及未曾有任何相關授權行為,亦不得同時參加其他競賽活動。

二、投稿作品應具原創性,作品所含之圖文版權責任由參賽者自負,不得抄襲、模仿、翻譯、或剽竊他人之作品,若有涉及相關著作權法律責任或侵害他人權利時,悉由作品提供者自負法律責任,若主辦單位權益因此受有損害,參選者應對主辦單位負損害賠償責任。即使獲獎,也取消資格。

三、參賽者應與主辦單位依著作權法規定訂立著作財產權授權同意書,得獎作品及其相關圖、文等創意內容,參賽者無償授權予本基金會作為科學探究推廣及教育使用,並保證不對本基金會行使著作人格權。


拾壹、其他注意事項

一、未成年(未滿20歲)參賽者必需經由法定代理人同意方能參加比賽。
二、參賽者均須先同意本基金會的「隱私權保護政策與個人資料授權使用同意書」,方得報名。
三、參賽者保證所有填寫或提出之資料均為真實、正確,且未冒用或盜用他人資料,如有不實或不正確之情事,將被取消參加或得獎資格。如因此致主辦單位無法通知其得獎訊息時,主辦單位不負責任,且如有致損害主辦單位或他人權益者,參賽者應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四、本活動相關注意事項均載明於活動網頁中,參賽團隊於參加本活動之同時,即視為已詳閱並同意接受本活動各項規定。本活動如遇有不可抗拒之因素或特殊情事,主辦單位保留更改相關內容及辦法之權利,並以本活動網站公告為依據。辦法內容如有疑義或其他未盡事宜,主辦單位保留解釋及變更之權利,請注意活動網站公告,並以公告為準。
五、未通過評選或不符參賽資格者均不另行通知,亦不退件。
六、如有任何因電腦、網路、電話、技術或不可歸責於主辦單位之事由,致使參賽隊伍無法參加活動時,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,參賽隊伍亦不得因此提出異議。
七、因寄送夾帶超過主辦單位規定容量之檔案等不當報名方式,導致參賽者自身損害或損失時,主辦單位概不負責。
八、本活動若有其他未盡事宜,悉依中華民國相關法令辦理。若有任何爭議,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作為管轄法院。
九、活動期間,如有任何問題,請至活動報名網站「我要發問」提出。
十、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、變更、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,若有相關異動將會公告於網站。


聯絡人:
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    02-2363-3118 #17  E-Mail: yt17@ytlee.org.tw
報名按鈕 報名 查詢按鈕 查詢 名單按鈕 名單 提問按鈕 提問
報名按鈕 報名 查詢按鈕 查詢 名單按鈕 名單 提問按鈕 提問